小杂粮合作社带动当地养殖业发展
干旱少雨,山大沟深,靠天吃饭……多年以来这些词成了榆中北山地区的符号,由此在人们印象中北山一直与贫困、落后为伍。诚然,榆中北山自然条件相对比较差,但是这里永远不是贫穷的代名词。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化,榆中北山地区正在发生巨变。近日,在北山地区采访时看到,榆中北山地区的人们与扶贫工作人员、乡镇干部一起转变思路,充分利用当地的特点发展产业,从而脱贫致富。
北山有个“小杂粮大王”
榆中北山地区虽然比较干旱,但是土地资源丰富、日照充足、土壤构质等相对优势,当地百姓在脱贫致富过程中,大力发展小杂粮加工等特色产业。
说起北山小杂粮,就不得不提起被人誉为北山“小杂粮大王”的范英德。3月中旬的一天,记者在榆中县贡井镇吕家岘见到范英德时,他正在自己的合作社里忙碌着。这位朴实的农民是榆中赢得小杂粮产销专业合作的理事长,他所经营的合作社是榆中县最大的小杂粮产销商,兰州市区内所销售的百分之八十的小杂粮就从他这里出来的。
范英德的创业过程就是北山地区的精准扶贫史。此前他长途贩卖猪羊,一次失误亏本之后他无力翻身。后来,随着4个孩子慢慢长大,经济上的拮据逼得他又产生了做生意的想法。于是,他就开始重操旧业,去陕西贩猪,这一趟运气比较好,挣了5万多元。有了本钱,2010年他面向北山6个乡发起成立合作社,最初由5户组成,建成小杂粮加工厂,购买4台榨油机,6台磨面机以及碾米机等机械设备。经过一年的辛苦,当年赚了5万元。初战告捷让他坚定了走这条路的决心,短短8年时间合作社已经发展壮大,2018年产值近300万元,获得“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荣誉,他个人被授予2013年度榆中县“乡村致富之星”荣誉,2015年度兰州市“乡村致富之星”荣誉。
把北山小杂粮推向全国
范英德的合作社主要以胡麻、荞麦、苦荞、扁豆、莜麦等小杂粮种植、加工、销售为主。回顾合作社9年的发展历程,范英德颇有成就感:“最早荞麦一斤0.35元,现在收购价达到2元,最高时为2.4元一斤。从这个方面就可以看出来农民收入的增加。”
“去年,合作社的胡麻油卖出去150吨,荞面100吨。”范英德略显自豪地介绍说,他们的加工厂平均每天要外加工小杂粮2000斤。现在,北山地区农民种植和销售小杂粮也已经成为一项主要的收入来源。合作社完全采用传统种植、传统加工和管理方式,不使用一点农药和化肥,种出来的杂粮健康、安全,受到市场的青睐。合作社在兰州市区进行销售,还给省外很多地方长期供货,并为北山小杂粮注册了商标。
种养结合带动乡亲们致富
范英德说,随着合作社小杂粮产量的增加,油渣、麦麸等也增多,他就产生了办养殖场的想法。2015年合作社建成养殖场,建羊舍560平方米,养殖肉羊175只,320平方米的饲料加工车间,购买饲料粉碎机、搅拌机等机械设备。2016年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购买大型旋耕机3台。合作社先后流转土地7680亩,种植燕麦、优质苜蓿、胡麻及1500亩杂粮。随着社员人数的增加,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形成了产、供、加、养、销为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基地。范英德介绍说,现在合作社社员数量已经达到125户,人均收入在万元,同时还帮扶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有两口子在合作社上班,去年年收入达到7万元。
去年,范英德卖了50头牛。看到了养牛挣钱了,就有人来找他,想购买牛犊去养,对此范英德非常高兴,他打算把养殖场办成千头肉牛场,培养出更多的养殖户,从而脱贫致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63423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