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活动现场
“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市儿童福利院上空响起悠扬动人的歌声,一双双稚嫩的小手随着音乐的节奏挥动着手中的国旗,歌唱祖国,赞美祖国。9月11日,市儿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全体师生齐聚国旗下,举行以师生同唱“我爱你中国”为主题的一课,师生们纷纷跟着节拍专注地哼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祝福随着深情的歌声在老师和孩子们脸上自然流露出来。
近年来,市民政局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认真履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员单位职责,强基础、保民生,切实推进了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弃儿童、流浪乞讨等特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特别是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市民政局在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等方面下足了功夫,着力解工作难题,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模式、多种形式全方位推进特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让教育网络全层级覆盖
每天入户都要到辖区里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里看看,是兰州市红古区下窑街道儿童辅导员石代番每天必做的事。石代番之前在下窑街道新越社区担任儿童主任,虽然现在到街道工作了,但还是时时记挂着这些孩子,“只要入户,都要顺道去了解一下他们最近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石代番在社区任民政专干已经二十年,见证了兰州市儿童工作的发展。她说,前些年多是关注这些孩子能不能吃饱穿暖,但现在更多的是关注这些孩子心理、精神方面的成长。
2016年起,兰州市制定了系列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兰州市农村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构建了由27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并依托妇联、教育、共青团、街道社区等单位建立了140多处“留守儿童之家”“儿童之家”。“亲情电话、视频聊天”畅通了留守儿童与父母增进感情的渠道。
2018年,兰州市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了儿童工作复核评估项目,全面摸排、调查了该市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生活、学习及家庭状况,形成了信息档案库,通过科学数据,推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朝着全面、精准等方向发展。
多渠道开展服务保障
近年来,市民政局通过“孤残儿童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已累计救助全市249名孤弃儿童。儿童福利院被民政部确定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示范基地,设有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启音启聪系统、悬吊系统、多感官系统、感觉统合系统等多种训练系统,以脑瘫儿童为康复对象。
颜炜是市福利院的一名生活老师,她每天的工作内容最多的就是教孩子们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帮助他们处理一些生活上的事。她耐心的督促他们自己洗衣服、洗澡、洗脸、刷牙,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常的儿童不同,教这里的孩子学习一件事情是比较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她每天都要不厌其烦地教那些刚开始学习,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叠被子、系鞋带、洗袜子等等琐碎的事。
近年来,兰州市民政局对全市2935名农村留守儿童签订了《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对全市14063名困境儿童从家庭监护、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方面予以保障落实。对孤弃儿童生活费进行了全面提标。自今年1月起,对全市640名孤弃儿童月生活费由原来机构内供养1000元、社会散居640元提高至机构内1320元、社会散居960元的标准,395名社会散居孤儿签署了《孤儿监护协议书》。
结合主题教育,市民政局认真调研,发现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后,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建立救助工作人员、部门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救助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开招标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进行入户核查,重点从儿童生活状况、监护情况、教育保障等20多个方面进行复核评估,做到精准施策、分类救助。
多举措强化孩子思想道德建设
每年端午节,市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都与孩子们欢聚在一起包粽子、插艾草、做手工、诵读会,共同庆祝端午节。包粽子对孩子们来说是一项大工程,食堂工作人员早早就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清香的粽叶、浸过水的糯米、腌制好的肉、备好的蜜饯,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包的粽子形态各异,有正方形、三角形,还有的像面包,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
老师们说,孩子们通过一些自己参与的活动,了解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了解文化,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培育他们的价值观。和儿童福利院一样,全市特殊教育组织机构的重新设置,丰富了教学内容,引进了志愿服务,强化了残疾儿童精神世界构建,逐步形成了一个覆盖残疾儿童身心发展各个阶段、有效结合社会各方资源、突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的特殊教育工作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
据了解,市民政局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融入到孤弃儿童日常教育之中。开展以“我的中国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做新时代好少年”活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利用清明开展网上祭英烈、十一“向国旗敬礼”等节日,在孤弃儿童中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递红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清明节前后,组织青少年就近到抗日战争革命纪念馆瞻仰宣誓,礼敬先烈先辈,感恩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63423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