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项目成果的进一步凝练和转化,提升研究成果的社会共享水平,充分展示和传播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优秀成果,兰州大学冰川与沙漠研究中心基于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生态稳定性评估与社会服务功能研究”(201209034,项目负责人王乃昂教授)研究成果,近期出版了3部学术著作。
《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技术》(高翔著)就生态系统稳定性内涵、理论及影响因素、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技术(包括总则、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建构、评估数据的获取与管理、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等进行了专门研究,并以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示范评估区,开展了不同尺度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影响研究》(王文瑞著),对旅游开发引致土地覆被变化、野生动植物生境压力、旅游区沙漠湖泊水质变化以及沙漠景观视觉协调性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基于此形成了旅游生态影响评价技术等。《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社会服务功能研究》(程弘毅著)则在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基础上,在定量评估与价值核算方面首次利用TEEB方法,研究了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社会服务功能,提出了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科普基地可持续发展模式。
作为项目的标志性成果,3部专著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样地方法和量化方法对阿拉善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构建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指标体系,开展了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的全方位多尺度评估。在研究方法上,首次将红绿灯法应用于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提出了旅游活动生态安全空间阈值和新的旅游容量管理理念及流程,在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方面,拓展了TEEB在干旱沙漠地区的应用。
兰州大学冰川与沙漠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2006年,以地球系统科学为基础,以引领科学前沿和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导向,坚持突出特色优势,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地球科学前沿,组建学科交叉平台与研究团队,促进地理学科竞争力的整体跃升。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干旱区与沙漠研究是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的传统优势和区域特色,本中心即以沙漠与冰川为重点研究领域,着力开展气候变化与陆气相互作用、水循环与水资源变化、生物地理与生态系统评估、地貌发育与环境演变、环境遥感与模拟、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等方向的专题研究。中心拥有地球系统科学学科点、兰州大学冰川与沙漠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多个相关实验室,参与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地理学基地建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行业科研专项和“973”项目等,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该中心人员已先后出版各类学术著作、教材10余部,本次出版的3部著作是中心在沙漠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可为相关部门制定沙漠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荒漠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70
发现错误?
文:
图:
编辑:赵洋
推荐关注(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