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 号缘何上头条
2014/1/9 17:13:56
易泰告
原标题:“雪龙” 号缘何上头条
截至北京时间7日下午18时,“雪龙”号已驶出乱冰区,进入清水区航行。“雪龙”号成功脱困,让人们大感欣慰,长出一口气。
此前一段时间,“雪龙”号科考船引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它先是改变计划,长途航行,成功救出了被困多日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上的52名乘客,又在撤离途中遭遇强大气旋而被困密集浮冰区。这些新闻,屡屡登上各媒体国际版、科技版甚至头版的头条位置。
“雪龙”号去南极,本来是进行科学考察任务的。尽管“雪龙”号不是一艘破冰船,俄罗斯受困船只所在的海域也并非“雪龙”号的熟悉海域,但接到求助信号后,“雪龙”号毅然改变计划,以最大航速赶往营救。
在浮冰严重程度远远超出破冰能力、自身也可能被围困的情况下,“雪龙”号不离不弃,坚守在浮冰区。在自身也因为恶劣的天气原因被困后,仍然利用各种方法运送面包等物资到被困的俄罗斯船只上。这个过程中,“雪龙”号承担的,不再是单纯的科学考察,不再是中国一国的利益,而是被困船只上52名乘客的生命安全,是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救助,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世界的承诺和担当。
在天气和水文状况极端恶劣的南极水域,仅仅有责任和担当是不够的,科学的计划和严谨的作风同样不可或缺。
到达“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附近海域时,厚重的浮冰不仅远远超过了“雪龙”号的破冰能力,而且流速很快,“雪龙”号不停地“动车”,与大块浮冰“抢地盘”,以防自身被困。
施救过程中,“雪龙”号先是派遣应急救援海冰工作组队员到被困船只附近冰面实地勘察,利用冰雷达等设备探测冰层的厚度和浮冰的流向,然后出动“雪鹰12”直升机将受困船只人员分批次撤离到澳大利亚的“南极光”号上。
当自身因遭遇不利天气同样被困时,“雪龙”号也没有盲目蛮干,一方面组织专家监测冰山动向,观察气象、水文、潮汐等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另一方面不间断地机动,开辟“破冰跑道”,为突围破冰做准备。
南极独特的战略意义,使它一直以来都是大国的关注和角逐目标,但即便如此,在南极科学考察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遇到有难发生,他人袖手旁观的事。各国科考人员都会守望相助,自觉践行国际合作理念,践行人道主义精神。本次救援活动,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等多个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无处不在。这正应了那句话: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地方接近“大同世界”,那就是南极。
俄罗斯船只被困人员成功获救后,“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长在第一时间给“雪龙”号发来感谢邮件。他说:“你们的努力是国际合作的典范,不仅体现了人类航海中的互助精神,也体现了《南极条约》精神。”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签署的《南极条约》,鲜明而响亮地宣布南极为“和平之地”。而从“和平之地”到“大同世界”的梦想,或许正是“雪龙”号屡上头条的真正原因。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60850000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